作者:anke001 日期:2021-10-15
今年中秋前夕,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在大漠深處的東風著陸場著陸,三名宇航員歷經三個月的“太空出差”,順利返回祖國懷抱,振奮了守在屏幕前的每一個人。這是中國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華民族的新高度。林曉佳得知這則消息的時候,不由自主攥緊了拳頭,低聲喝彩。
得知消息時,林曉佳正在設計建筑工程項目爬架設計圖。
曾經,他也曾同千千萬萬的航天人一起,悶頭埋進對浩瀚宇宙的探索中。這一路走了許多年,也證明了:有時繼續(xù)走是因為勇氣,但一直走卻是因為不曾放棄過的夢想。所有成功背后,都有著超乎常人想象的付出。
01
星辰大海
曉佳是土生土長的閩南人,92年的他本科是機械設計專業(yè),研究生期間繼續(xù)攻讀機電一體化。研究生在校期間,他參與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委托橫向課題,并數次前往北京項目現場,那是他最接近燦爛星辰的時候。
林曉佳。(受訪者提供)
“我們常常只能仰面目視星空,而當你邁向它時,那種心情難以言喻?!毕肫甬斈陞⑴c航天課題鉆研時的情景,曉佳陷入回憶的汪洋。由于專業(yè)的技術性和課題項目的精密性,所有人都付出了相當的時間與精力。
“課題項目上所用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用車床、銑床和各種工具做出來的,還要單獨負責安裝、試驗。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頭來,常常工作到天都快亮了?!睍约颜f,他曾多次進入太空艙中進行實驗,但基于對課題項目的保密,他不便透露太多。這個難得的經歷不僅是他碩士研學期間重要的研究課題,更成了他人生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研究生期間,正在做實驗的林曉佳(右一)。
臨近畢業(yè),曉佳卻被推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前往北京大展身手,還是回到沿海深耕家鄉(xiāng)?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邊是星辰大海的大我之夢,一邊是葉落歸根的小我初心。
最終,他成了“逃離北上廣”的一員。
“離開努力了那么長時間的項目,心情特別復雜,也屢次對自己的選擇表示懷疑?!痹诖蠹铱磥恚?span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不俗的收入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不就是許多人為之趨之若鶩的嗎?
告別課題項目,曉佳選擇坐動車回家,這似乎可以讓他的離開更慢一些。當他靜靜地看著車窗外的崇山峻嶺和廣袤大地,忽然有了些許的釋然。“曾經朋友問我,北京這么好的地方,為什么不留下來。我只回答他,陪伴家人也很重要。也許在很多人看來,身為男兒就要四海闖蕩,但留在家鄉(xiāng)一樣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yè)?!睍约巡挥勺灾魃煺沽搜?,臉上淡然地笑著。
“也許將來我會重新逐夢星空,而那時候,我希望帶著我的家人們一起領略?!?/p>
02
撕開云霧
26歲的曉佳感知到了時代的變換。當我們還在為離宇宙更近一步而殫精竭慮時,廣袤大地上已是翻天地覆的巨變,許多行業(yè)紛紛闖出傳統(tǒng)的閘門。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曉佳看到廈門安科的招聘信息。在了解了智能建造的發(fā)展態(tài)勢后,曉佳決定踏入建筑行業(yè),加入廈門安科擔任研發(fā)工程師。他看中的是未來智能建造十足的后勁,更想在傳統(tǒng)建筑行業(yè)的智能變革中,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實現自我價值。彼時,智能附著式作業(yè)安全防護平臺(爬架)作為新興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建筑市場上。憑著過硬的專業(yè)技能,他很快在公司研發(fā)部站穩(wěn)腳跟,同技術開發(fā)團隊一起研發(fā)智能附著式作業(yè)安全防護平臺(爬架)及液壓爬升模架平臺(爬模)產品。
在漫長枯燥又充滿挑戰(zhàn)的時光里,他與團隊伙伴日以繼夜攻克難題,終于建起公司第一個爬模系統(tǒng),并輔助團隊在廈門安科安溪生產基地建起了福建省內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智能施工平臺試驗塔。這是國內極具專業(yè)的,集智能施工防護平臺和自動化液壓爬模系統(tǒng)為一體的綜合性試驗塔,用于公司產品與技術的研發(fā)及全線檢測。
前路是光明的,而道路卻是曲折。由于是第一次接觸安裝,項目遇到了許多困難,諸如:附墻固定導向座的位置沒有提前預埋,需重新設計爬模附著用的鋼結構;現場工人無安裝經驗需要頻繁進行監(jiān)督指導與技術交底;部分構件存在加工誤差,需要現場直接落實解決方案……
盡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但隨之,曉佳陷入短暫的迷茫。“我不斷問自己,我研發(fā)的產品是什么?客戶真正了解它嗎?市場的需求度高嗎?”
曉佳很快認識到,他需要從更多維度來了解產品。經過深思熟慮后,他轉到了技術部。于他而言,這項工作更接地氣,因為隨之而來的不僅是更詳盡的工程項目圖紙設計,還多了繁復的溝通交流。采訪中途他數次被突如其來的電話打斷。“每天都要接從不同項目現場打來的各種咨詢電話。即使放假期間,只要項目現場有工人在工作,我的手機就必須一直保持在工作狀態(tài)?!?/p>
困難一樣沒有減少。
肇慶新區(qū)濕地景觀商務酒店項目讓曉佳記憶猶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景觀塔168米的超高建筑高度、僅58平方米的施工操作面積、罕見的弧形外墻構造”等施工難度高、風險系數大的問題,曉佳與團隊伙伴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最后團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特制圓弧形整體提升爬架方案,方案包括“走道板網片采用異形件”、“提高導座附著、螺桿預埋精準度”等解決辦法,確保了整個架體的順利搭設和穩(wěn)定提升。
肇慶新區(qū)濕地景觀商務酒店景觀塔。
越來越接近產品,了解市場的需求,解決客戶的難題,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
03
大浪淘沙
在廈門安科工作期間,曉佳經手的具體施工樓棟數多達600多棟,項目保持著零退場的記錄,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他協(xié)助公司團隊編撰行業(yè)相關知識產權專利50多個,其中研發(fā)的爬模及爬架產品還獲得國家住建部科技發(fā)展促進中心評估的科技成果認證。
意氣風發(fā)的工程師們都曾篤信自己會一直站在塔尖。作為“技術流”,他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一直“固若金湯”,但曉佳并不這樣認為?!凹热贿x擇了建筑行業(yè),那就該讓自己在這個行業(yè)中更專業(yè)一些。”在職期間,他跨專業(yè)考取了二級建造師,并準備考取一級建造師,保證技術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足夠專業(yè)、高效、安全,回饋客戶的選擇與信任。
傳統(tǒng)的堡壘在外人看來可能堅不可摧,但崩塌往往片刻驚天動地,而余下長久的寂靜無聲。隨著國家對綠色建筑和智能施工的倡導,我國的智能建筑施工安全防護行業(yè)發(fā)展迅速,成績斐然。但行業(yè)的興起必然導致魚龍混雜。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保持學習,保持進步,創(chuàng)造價值,才能在時代的洪流中奮楫篤行。
放棄了北京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發(fā)展維度 ,看似逃離了大城市的“內卷”旋渦,但在曉佳看來,這是另一條自我實現之路?!拔也徽J為自己是個逃兵,發(fā)達城市雖然更具誘惑,但廈門卻有它吸引人的地方。能在這里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我感到非常充實。”
這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年代,有標準答案的人生也已經結束。對于像曉佳這樣已經成為社會中堅的80后和90后,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夢想與奮斗都是他們最亮麗的人生底色。
于時代而言,我們只是一粒塵埃,但于自我而言,我們才是偉大的創(chuàng)造者。